曹操的第一谋士荀彧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说他是汉朝最后一位大臣?

曹操的第一谋士荀彧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说他是汉朝最后一位大臣?

如果没有获得士族的支持,你匹马单枪的是搞不出什么名堂。东吴的孙权之所以能够割据江东把个霸业经营得有声有色,所依赖的就是江东的朱顾、步陆等宗族以及张昭这些北方士大夫镇场。

刘皇叔比较惨,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勇冠三军的猛士,自己还顶着个皇叔的光环,但是手下没有人才,被人打得到处乱跑。好不容易得着个徐庶,最后也走了。其实在之前刘备当豫州牧时还有个陈群,只是荀彧的号召力太强,由于他有位漂亮女儿,陈群抵挡不住诱惑去当了上门女婿,顺便帮曹操建立了著名的九品中正制,此法唯才是举,帮曹魏延揽了大批人才,曹丕驾崩后陈群奉诏辅政,辅佐曹叡,此是后话。

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之所以高兴异常,除了诸葛亮很有些本事外,更主要的是诸葛亮对士族的号召力。诸葛亮跟了刘皇叔后,为刘备延揽了荆州、南阳的许多人才,征西川后又收获了蜀地的本土士族,刘备才得以做他的汉中王、昭烈帝,蜀汉集团的班子基本都是诸葛亮帮刘备配备的。

对于曹操来说荀彧就是他的诸葛亮,曹操对荀彧的评价就是:”吾之子房也。“子房者,张良也。

荀彧对曹操帮助很大,凡是他的建议曹操无有不从的,不论你是看史书《三国志》还是看小说《三国演义》,里面都有关于荀彧的描述。

1、荀彧是颍川士族的领袖,是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聚集了大批人才,形成了曹操手下颍川士族集团。荀彧给曹操推荐了很多人才,比如荀攸、戏志才、郭嘉、钟繇、陈群、司马懿等。

2、荀彧给曹操制订了平定天下的总方略。建安元年,荀彧劝曹操奉迎汉献帝。荀彧的想法是奉天子以平不臣,只是曹操执行到后来变了味,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3、坐镇后方。不要小看了这个坐镇后方,刘邦夺得天下后大封功臣,评定功劳排名第一的是萧何,而萧何干的工作就是坐镇后方关中,又是安抚百姓发展生产筹措军粮,又是训练新兵送上前线补充部队。

曹操也说荀彧在后方居中持重的功劳比他率军在前方打仗的功劳大。

4、荀彧是不怎么上前线的,在前线的是他的侄子荀攸担任曹操的总参谋长。不过他也给曹操献策,只是他献的不是那种小谋略,而是大方针。

官渡之战前,很多人都觉得袁绍实力强大,与袁绍对阵心里没底,荀彧却说: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在官渡曹操和袁绍形成顶牛,军粮又快吃完了,曹操有点动摇了,就给荀彧写信寻求安慰,荀彧告诉曹操:你这点困难跟楚汉争霸时相比就不算个困难,你虽然兵力只是袁绍的十分之一,但是却也顶住了他大半年,现在”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果然,曹操奇袭烧了袁绍粮草,而袁绍内部也发生动乱,许攸叛变投降了曹操,官渡之战曹操大胜。

曹操奉迎汉献帝后,荀彧当的官据《三国志》记载是:”(帝)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那个时候魏国还没有呢,这个官是汉献帝封的,既然当的是汉家的官,那么写成“进彧为侍中”不就得了,实在是没必要特意加上个”汉“字。陈寿说:我就是有意这么加的这个字,好让后来人知道荀彧是忠于汉室的,他是汉朝的大臣而不是曹魏的。

《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将曹操首席三大谋士列在一个转里记述,荀彧排第一,也就是说在《三国志》里荀彧是魏的第一谋臣。而在《后汉书》里,范晔则干脆把荀彧作为汉臣对待。两人时代不同,因而陈寿只能用隐晦的方式暗示我们后人。

”明年, 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注意陈寿这段描写,特别是那个”遂“,陈寿在暗示我们,荀彧因为心情忧郁而逝世,第二年曹操“遂即”得偿所愿地当上了魏公。

曹操的第一谋士荀彧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说他是汉朝最后一位大臣?荀彧从二十多岁就辅佐曹操,曹操对他历来是言听计从,可是在曹操准备“进爵国公、九锡备物”的时候,荀彧提出了反对,两人因此闹翻。

荀彧的“忧”是因为他通过曹操要加九锡明了了曹操的野心,也明白自己已经无法阻止。在奉迎汉献帝时荀彧给曹操提出了三大纲领: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他的理想就是维护汉室,维护大汉王朝。那时候的曹操还很弱小,然而随着势力的膨胀,曹操变了,变坏了,荀彧的理想破灭了,于是,他只能为自己的理想殉道。

荀彧的死除了陈寿所说的忧郁而薨外,还有另一种说法。《魏氏春秋》的说法是,曹操送了一个食盒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空的,服毒自杀。

曹操喜欢干类似的事,他的心思让你猜,也许曹操的意思是你闭嘴,否则就没有吃的。而荀彧跟诸葛亮一样都是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选择了自杀。

于是,荀彧也就成了大汉王朝最后一位大臣。

参考文献 《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