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明明是做了一个很久很久的梦,但为什么实际上只过了5分钟?

【科普】明明是做了一个很久很久的梦,但为什么实际上只过了5分钟?

做梦是为了储存记忆吗?有人认为,做梦是为了巩固记忆,因此他们把大脑比作计算机:记忆储存在大脑中,就如同数据被写入计算机硬盘。然而,这样的比喻并不准确,因为这无法解释梦的奇特内容——梦往往是不连贯的,因为梦中的场景总是很跳跃;梦如同幻觉,因为梦境与现实存在偏差,包含非现实、扭曲的概念和认知;梦又是叙事性的,因为梦境是现实经历的虚构版本,虽与现实有类似之处,却又比现实更为离奇。

人在梦境中的时间变得更长,研究者把这种体验称为“时间扩大效应(Time Dilation Effective)”。为什么我们感觉时间在梦里流逝得更慢呢?各类学术研究对此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记载了很多梦例,不少梦例的梦境时间与现实时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中有一个非常知名的梦例,做梦者的梦境中出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种种杀戮景象:他在梦中被带上了法庭,在那里他看到了罗伯斯庇尔、马拉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为自己辩护,并没有博得同情,在经历了很多说不清楚的事件之后,他被宣判死刑,好多人簇拥着他走向刑场的断头台。他被刽子手绑在木板上,木板翻起,铡刀落下。他感到自己身首异处,然后在极度害怕中醒来,发现床的顶板落下来了,正好砸在颈椎上,就像梦中铡刀砍他的脖子那样。

围绕这段奇特的梦例,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想。一种猜想认为,在被砸醒前,做梦者是在随意地做梦。碰巧在被砸中的瞬间,梦中情节正好进行到“铡刀落下”。换言之,梦境时间与现实时间的一致完全是巧合。另一种猜想则认为,整个梦的过程都是在他被床的顶板砸中的瞬间发生的。因被砸中的刺激,他的脑海中产生了这个梦。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从感受到外界刺激开始做梦,到被外界刺激惊醒,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如何产生这么丰富的梦境?

还有一些学者则通过研究“清醒梦”来试图揭开谜团。当代研究者通过研究“清醒梦”测试梦境中自我意识的水准。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Daniel Erlacher开展了一项实验,邀请了一些有经验的“清醒梦”受试者来到他的睡眠实验室,并完成各种任务,比如:一旦他们从梦境中清醒,他们需要步行10步,数到30或描述一个常规动作的具体步骤。

为了记录这些行动持续的时间,记录者用眼球的活动来代替静止的身体。通过这种方式,受试者可以转动他们左右眼的眼球来释放行动开始和结束的信号。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室也会测量他们大脑的活动和肌肉的运动,以确保他们不是假装睡着了。根据Erlacher的实验发现,受试者会用高于现实生活中一半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常规活动,而他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行动在梦里已经变成了慢动作。受试者自认为梦境里时间流逝的感觉和现实中一模一样。

如果梦境时间与现实时间是一致的,为什么我们会有梦中时间变慢的错觉呢?研究者认为,梦境时间变长,实际上是因为人脑在睡眠时运转变慢,因此梦中的事件很难组织起连贯的逻辑线索,因此我们回忆的梦境常常是“闪回式”的,由跳跃性的片段组成而缺少细节。

在梦境中,大脑可以在瞬间将许多情景在梦境之中实现,许多毫无联系的场景和事件可以拼接在一起,因此人们常常感觉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的梦。就像一部电影只需要90分钟就可以讲述跨度20年的故事,并不是因为电影在快进播放,而只是电影的情节省略了多余的细节。

遗憾的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很难有定论。当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平均每晚会做3到5个梦,有的人睡觉期间做梦的数量高达20个。而在长达8小时的完整睡眠中,大部分的梦往往发生在2小时的快速动眼睡眠期。科学实验只能捕捉受试者能够回忆的梦境,而大部分更多的梦境将随着我们醒来而被彻底地忘却。

文章来源:上海科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