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机位图
以导师分班赛制阶段为例,机位图和机位配置如图1 和表1 所示,转播车的讯道摄像机均采用SONY1580 高清摄像机,通过摄像机光纤连接摄像机控制单元,除主转播车的12 个讯道以外,还从副转播车调用两个讯道摄像机用于主车的视频切换,非讯道摄像机的信号均通过光传输设备送至转播车后接口,通过帧同步器接入视频系统。
系统架构
系统的架构以安全性作为设计的首要原则,核心系统和链路均采用冗余备份的方式进行搭建,尽量避免设备故障影响节目的录制。此外,系统的架构还要兼具一定的灵活性,从而应对增量的技术需求。从功能来区分,整个制作系统主要包括视频制作系统、音频制作系统、多通道收录系统、通话系统、同步系统和监看系统。
·视频制作系统
两辆转播车的系统结构基本一致,主体设备均采用了SONY MVS-8000 切换台和EVERTZ Xenon-VIPX 64×64 的矩阵,每辆转播车的视频链路如下:前级视频信号通过分配之后分别送入切换台和矩阵,二者输出信号经二选一开关倒换之后送入主备加嵌器用于视音频信号加嵌,最后由多通道录制系统进行记录,其中摄像机CCU 直接输出信号进入多通道录制系统直接记录,外来信号经矩阵分配后送多通道录制系统记录。转播车级联之后的视频制作系统结构如图2 所示。
图2 视频制作系统
·音频制作系统
现场的音频制作包括现场扩声、单声道混录和环绕声混录三个部分,音频信号源在现场通过分配器进行一分三后送入各个音频子系统进行处理,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音频制作系统
(1) 单声道混录系统
系统采用SOUNDCRAFT VI6 大型数字调音台,将节目现场的音频信号混音处理之后,输出16 个声道的分轨音频信号以AES 格式送入转播车视音频加嵌系统进行加嵌,用于节目视音频的后期制作。转播车配置了4 套加嵌器,每套加嵌器能够嵌入4 路AES 数字音频,完成对16 个声道的主备加嵌功能。
(2) 环绕声混录系统
5.1 数字音频车主要负责环绕声观效混录和音频多轨记录,系统采用了SSL C200 大型数字调音台和支持128 轨音频分轨记录的PROTOOL S 音频工作站。现场的音源除了无线话筒和乐队音源以外,还包括拾取环绕声效果的话筒信号,经接口箱转换为MADI 信号后传输至音频车内的MADI 矩阵,分别送入调音台进行混音和PROTOOLS 工作站进行多轨记录。通过对环绕声效果进行现场预混,能够有效地节省后期环绕声制作的工作量,为实现单声道和5.1 环绕声同步播出起到关键作用。
(3)现场扩声系统
音乐类节目的现场扩声质量对节目的现场录制效果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本节目对现场扩声系统有着较高的要求。本系统运用了两张DIGIGO 大型数字调音台组成光纤环网,共享接入接口箱的音频信号,其中扩声调音台为导师和现场观众提供扩声信号,返送调音台为舞台上的选手和乐队提供返听信号,这种专业的分级制作模式有效地保证了现场声音制作的质量。
多通道收录系统
为了保证录制素材的安全性和上载的高效性,多通道收录系统采用了E V S 多通道文件化收录和30 台蓝光录像机收录相结合的收录模式,实现30 个视频通道的主备实时收录功能。E V S 文件化收录系统具有稳定可靠、实时封装效率高、操作便捷等特点,主要由5 台XT3 服务器和5 台XFiles3 封装服务器组成,素材记录采用AVID DNXHD 120M 编码格式。收录的视频信号包括转播车的讯道摄像机信号和经过帧同步器同步后的外来视频信号,其中讯道摄像机信号直接从CCU输出,分别用于EVS 和蓝光录像机的收录,其他信号经转播车矩阵分配后输出,视频链路如图3 所示。
通话系统
由于节目的制作团队比较庞大,对通话系统的要求较高,因此,我们针对复杂的通话需求搭建了一套大型通话系统,系统结构如图4 所示。从使用对象上来看,通话系统分为导摄团队通话、导演团队通话和灯光、舞台机械团队通话三部分,通过对通话矩阵的交叉点选择实现分组通话功能。
图4 通话系统结构图
(1)导摄团队通话和导演团队通话
通过将两辆转播车的通话矩阵和1 个现场通话矩阵进行光纤级联,构建了一个跨区域的大型通话矩阵,从而实现了通话面板、讯道摄像机、无线通话包和系统对讲机之间的通话信号互通。导摄团队通话按制作需求分为主车导摄通话分组和副车导摄通话分组,特种拍摄设备的通话功能通过无线通话包来实现。为了简化转播车级联后的通话系统结构,副车划拨给主车使用的摄像机的通话也通过无线通话包来实现。导演团队使用一个通话分组,转播车附近的导演使用通话面板,演播厅内的导演使用无线通话包。
(2) 灯光、舞台机械团队通话
考虑到灯光、舞台机械团队对通话系统独立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我们为之单独建立了一套通话系统,配置了通话面板、无线通话包和有线通话包,通过四线的通信方式与级联通话矩阵进行连接。
同步系统
数字化的制作系统对同步的要求比较高,相关联的视音频子系统需要锁相于同一基准才能正常工作。两辆转播车均配置了完备的同步系统,每辆车均有两台同步发生器产生同步基准,经二选一倒换后分配输出,安全级别较高。因此,我们将主转播车的同步系统设置为整个系统的主同步源,为副转播车系统、单声道音频混录系统和EVS 文件化收录系统这些核心制作系统提供同步锁相,由于主转播车的同步输出端口有限,副转播车主要承担同步信号的分配功能,为音频车系统和无线微波等设备提供同步锁相。此外,外来的非同步视频信号通过帧同步器实现同步锁相后接入转播车系统。
监看系统
本节目的图像制作非常精细,对监看的要求非常高,除了需要PGM 画面和多分割画面监看的需求之外,现场的3 个灯光工位和两辆转播车的调光工位还需要能够在同一专业监视器上选切监看所有的视频信号,用于对比调色。转播车内和现场的多分割画面通过转播车的
EVERTZ Xenon-VIPX 视频矩阵内置的图像多分割功能来实现。由于录制现场的空间较大,需要提供监看信号的区域较为分散,所以我们在观众席的技术工作区域和舞台背部区域均设置了传输分配技术节点,通过光纤传输设备将PGM 信号和多分割画面信号传送到技术节点进行分配输出,解决了高清视频信号传输距离的限制。受到转播车级联结构制约,多工位的全信号选切监看功能实现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我们在用于备份收录的30台蓝光录像机后端串联了一套Nivion 视频矩阵,并通过基于光纤连接的矩阵遥控面板实现选切监看的功能。
总结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电视综艺节目对制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十多个讯道的中型转播车已然无法满足一档大型节目的机位需求。通过将多辆转播车进行级联的工作方式,能够有效地扩展转播技术系统的规模,扩充讯道摄像机的数量,根据制作需求来配置设备资源,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是,通过《中国新歌声》的技术实践,我们发现在应对复杂的大型节目制作需求的时候,转播车级联工作的模式大大地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此外,中型转播车因受到矩阵、切换台和I/O 接口数量的规模限制,无法很好地满足复杂的技术应用,因此,在大型节目的转播制作中使用超大型的转播车会更有优势。如今,电视制作系统正朝着IP 化的方向不断迈进,通过IP 技术在制作域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加强信号的传输效率,解决大量的高清或者4K 视频信号在节目现场长距离传输的困难,简化系统结构的同时加强系统的灵活性,为电视节目的优质制作提供更为优异的平台。
(文/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陈晓钟)
推荐阅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